《 禮記 》祭法篇提到 夫聖王之制祭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菑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 這是自周朝開始的祭祀原則,其實可歸納為有功於民者,死後成神,受萬民祭祀。祭法篇也記載周朝有祀無主孤魂「厲」的習俗。演化自中國傳統文化習俗而成的道教也依循此原則,所以祭祀有功於民的陽神,也有祀無主孤魂的陰神,還有修道並積善功而成的仙。而君王則依神明顯現的神蹟,來遞加增封。 蔡相煇教授考究後認為這有可能是泗洲文佛(唐代高僧,法號僧伽),而非媽祖 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國後,以藏傳佛教為國教。但因漕運為元朝的經濟命脈,元朝歷代帝王為穩定漕運以及安撫民心,對媽祖也是尊崇有加,甚至解決水旱災,也需要媽祖的庇佑。因此,元朝對媽祖的崇敬並沒有減少。 元大德七年(1303)聖墩順濟廟重修,在兩殿之間新建「蕃釐殿」,此時的聖敦廟建築已達到最大規模,因此太學博士黃仲元(號四如,宋亡後改名黃淵)《 四如集 》收錄重建落成時所作的〈 聖墩順濟祖廟新建蕃釐殿記 〉,其中提到, 按舊記,妃族林氏,湄洲故家有祠,即姑射神人之處子也。泉南、楚越、淮浙、川峽、海島,在在奉嘗,即補陁大士之千億化身也。 他所謂神者,以死生禍福驚動人,唯妃生人,福人,未嘗以死與禍恐之,故人人事妃,愛敬如母,中心鄉之,然後於廟饗之 姑射神人,意指修道成仙之人,補陁大士之千億化身,暗指媽祖為觀音的化身。 其他神都是用生死禍福來恐嚇百姓,只有媽祖是為百姓指引生路、造福百姓,不以死和禍來恐嚇百姓,所以百姓視媽祖如母親,誠心祭拜祂,然後建廟奉祀。 「蕃」=多,「釐」=福。 元末明初俞希魯《 至順鎮江志 》 卷八 ,收錄太學博士李丑父〈靈惠妃廟記〉, 天妃廟,在竪土山東,舊在潮閘之西,宋淳佑間貢士翁戴翼遷創於此,太學博士李丑父為記,其文曰,妃為莆明神,廟于京江之湄 嘉熙戊戌,自京游京口學,妃故宮方輪奐,忽夢以改卜囑 壬子歲,正殿門西偏集福堂落成 東廡魁星有祠,青衣師,朱衣吏左右焉,西則奉龍王,而靈威嘉佑朱侯兄弟綴位焉,二朱亦鄉人,生而能神,揚靈宣威,血食於妃宮最舊 鎮江著名的宋代丹徒靈惠妃廟,嘉熙戊戌(1238)建廟,淳佑壬子後7年(1252+7=1259)莆田貢士翁戴翼遷建完成,同為莆田人的太學博士李丑父(1194-1267)寫了〈靈惠妃廟記〉 廟之東廂有穿青衣及紅衣的人在左右,不知祂們身分,是否為廖鵬飛《聖墩祖...
【前言】 這篇本來是要寫給要參加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的新手入門攻略,在行前準備東西時當作注意事項參考用的,因為在寫這篇文章時網路上有關白沙屯媽祖進香的心得分享和大甲媽祖進香遶境的經驗分享的文章相比實在少很多,寫到後來想一想,其實裝備或是該注意的事項也都差不多,就一起和大家分享吧,這篇文章也會隨時更新內容,不論如何,重點還是要量力而為啦,重量能少就少,不然走到最後多一根稻草都會嫌重...簡單地說,進香遶境時不論是心理還是物質,會讓你煩心或是擔心牽掛的東西,越少越好,也就是罣礙越少越好。煩惱的東西少,帶的東西自然就會少,就越有機會欣賞沿路的風情。不然整路會變成修行練體力喔~ 與宗教有關的事物及注意事項,就不在這篇的介紹內 了,因為這一切都和「心」有關,和體力及能力無關,這是您和媽祖之間的事,我插不上手。有些習俗規矩只是管理的手段,入境隨俗不要造成別人的困擾就好。我只能用我的經驗幫你更順利完成這段旅程,省去一些不必要的折騰而已。 網路上有很多參考的資料,每個人狀況、需求都不一樣,請衡量自身的狀況斟酌是否要準備,我每年準備的裝備都大同小異,差別只差在因應當時的氣候,有所增減,少數是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把舊裝備升級,可以再看看每年寫的出發前準備事項,裡面也有當時行程、路線的安排規劃。您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調整,但重點還是量力而為,重量能少就少。出發前一定要把體力訓練好,超商能買到的東西就千萬不要多帶。其他的食衣住行育樂問題就參考我每年的記錄吧。再提醒一次, 東西只帶確實會用到的就好 ,別妄想要全部都帶 ,多帶的只是變成訓練體能而已 ~若無法取捨,最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沒有它,會影響健康或往後的行程嗎?」 大甲媽祖、白沙屯媽祖的進香方式差異很大,請不要看錯 【大甲媽祖】 若是準備參加大甲媽祖進香的朋友,進香日期會在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公布,不必事先報名,行程路線的規劃很重要,由於我的目標只是很單純大甲<->新港,沒有特殊目的。並沒有要到每一間宮廟報到蓋章,也沒有請進香旗,所以我們通常不會去逛小巷子,都是以大路為主,不見得會是進香遶境路線,所以要每間廟都要走到蓋章的人可能要注意一下時程和路線的規劃,以免被我誤導而漏掉。這類的朋友更需要體力和休息,請慎重規劃行程,除非您是超人或有交通工具,請盡量比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