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

元朝文獻中的媽祖傳說考證整理

蔡相煇教授考究後認為這有可能是泗洲文佛(僧伽),而非媽祖

禮記》祭法篇提到「夫聖王之制祭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菑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這是自周朝開始的祭祀原則,其實可歸納為有功於民者,死後成神,受萬民祭祀。祭法篇也記載周朝有祀無主孤魂「厲」的習俗。演化自中國傳統文化習俗而成的道教也依循此原則,所以祭祀有功於民的陽神,也有祀無主孤魂的陰神,還有修道並積善功而成的仙。而君王則依神明顯現的神蹟,來遞加增封。

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國後,以藏傳佛教為國教。但因漕運為元朝的經濟命脈,元朝歷代帝王為穩定漕運以及安撫民心,對媽祖也是尊崇有加,甚至解決水旱災,也需要媽祖的庇佑。因此,元朝對媽祖的崇敬並沒有減少。

元大德七年(1303)聖墩順濟廟重修,在兩殿之間新建「蕃釐殿」,此時的聖敦廟建築已達到最大規模,因此太學博士黃仲元(號四如,宋亡後改名黃淵)《四如集》收錄重建落成時所作的〈聖墩順濟祖廟新建蕃釐殿記〉,其中提到,
 按舊記,妃族林氏,湄洲故家有祠,即姑射神人之處子也。泉南、楚越、淮浙、川峽、海島,在在奉嘗,即補陁大士之千億化身也。
他所謂神者,以死生禍福驚動人,唯妃生人,福人,未嘗以死與禍恐之,故人人事妃,愛敬如母,中心鄉之,然後於廟饗之
  • 姑射神人,意指修道成仙之人,補陁大士之千億化身,暗指媽祖為觀音的化身。
  • 其他神都是用生死禍福來恐嚇百姓,只有媽祖是為百姓指引生路、造福百姓,不以死和禍來恐嚇百姓,所以百姓視媽祖如母親,誠心祭拜祂,然後建廟奉祀。
  • 「蕃」=多,「釐」=福。
元末明初俞希魯《至順鎮江志卷八,收錄太學博士李丑父〈靈惠妃廟記〉,
天妃廟,在竪土山東,舊在潮閘之西,宋淳佑間貢士翁戴翼遷創於此,太學博士李丑父為記,其文曰,妃為莆明神,廟于京江之湄
嘉熙戊戌,自京游京口學,妃故宮方輪奐,忽夢以改卜囑」 
壬子歲,正殿門西偏集福堂落成
東廡魁星有祠,青衣師,朱衣吏左右焉,西則奉龍王,而靈威嘉佑朱侯兄弟綴位焉,二朱亦鄉人,生而能神,揚靈宣威,血食於妃宮最舊
  • 鎮江著名的宋代丹徒靈惠妃廟,嘉熙戊戌(1238)建廟,淳佑壬子後7年(1252+7=1259)莆田貢士翁戴翼遷建完成,同為莆田人的太學博士李丑父(1194-1267)寫了〈靈惠妃廟記〉
  • 廟之東廂有穿青衣及紅衣的人在左右,不知祂們身分,是否為廖鵬飛《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中的「王」和「郎」? 若是,血食於妃宮最舊者應該是祂們才是。若不是,祂們又是誰?何時加入的? 不知廟中的陪祀神是否比照聖墩廟? 
  • 西廂奉祀龍王,陪祀為「靈威嘉佑侯」朱氏兄弟,他們也是莆田人,生來就有神異能力,宣揚媽祖神威有功,因而被祭祀於廟中最久。朱氏兄弟就是朱默、朱黓兄弟,也就是嘉佑、嘉應,至於宣揚有功事蹟,目前還沒有找到史料記載。
  • 青衣師,朱衣吏到了明代應該就演變成千里眼、順風耳了,嘉佑、嘉應就變成媽祖收服的妖怪了。蔡相煇教授推測這個現象可能與宋代男女之防甚嚴,異性之間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的觀念有關,將未婚的女神和其他男神合祀於一廟,或許後世的仕人認為這是不得體的無禮行為,因此媽祖身邊的陪祀神最後全演變成妖怪了。(真是辛苦他們了~)
興化府莆田縣志》,有關朱默的記載,
顯濟廟 在黃石琳井。神姓朱名默,黃石人,唐古田令璣後。生有靈異。年十七,喟然語同舍曰:「丈夫當大立功名,終身講空言,何益?今兩陲用兵,朝廷開幕府,使吾得千人將之,可以鞭笞遠彝。」 屢造糓城古廟,祈立功名。廟門下有泥塑神馬,遂乘以登山。許伸等道遇之,見其騶從,意謂達官謁廟,避於道左。近視,則紫衫馬上者默也。馬廟中神馬也。恐怖走至其家,默方酣寢,覺則頰帶酒容,伸等說道遇狀,笑而不答。是後人多見默早晚騎神馬,勒部兵往來村落間,里中神之。年三十二不疾而卒。建炎四年,高宗渡江,中流風濤大作,忽見默擁朱氏旗至,風遂息。詔封默為「威靈嘉祐侯」 ,額曰「顯濟」 紹興初,吳山火,兵卒不能救。塵焰中,默忽擁旗至,火遂息。又助收大奚山寇,後加封「福順彰烈侯」
 默弟黓、諗,女弟六十娘,亦皆生而神靈,並祀祔食。
    • 此處為「威靈嘉祐侯」,與李丑父的〈靈惠妃廟記〉記載的「靈威嘉佑侯」名稱有些出入,朱默家共有默、黓、點及六十娘,兄妹4人都生來就有靈異能力,祭祀在顯濟廟。
    • 蔡相煇教授認為,據《朱氏族譜》,「諗」應為「點」之誤記,「公之妹朱聖女,生亦神異,敕封臨水夫人,廟在太湖,咫尺之間兩廟巍然鎮于一方,豈非偶哉」朱六十娘後被封為臨水夫人,臨水夫人也常為媽祖廟的陪祀神,但台灣的臨水夫人都是指陳靖姑。

 《至順鎮江志》中還提到,

至元十八年封護國明著天妃,大德三年加庇民,延佑元年加廣濟福惠,廟曰靈慈,按天妃泉之莆田人,姓林氏,幼而神異,能知人之禍福,室居三十歲而卒,宋元佑間官為立祠於邑之聖堆,宣和五年給事中路允迪使高麗,遇風餘舟皆溺,獨路舟賴神護濟,因奏賜廟額曰順濟,紹興二十六年封靈惠夫人,時海寇陸梁,神致賊舟,州上其事,加昭應,三十年,泉民大疫,神令穴土得甘泉,飲者皆愈,加崇福,福興巡檢使姜特立捕海寇,即舟遙禱輒應,加善利,淳熙甲辰民災丁未秋旱有禱於神無不奇應,進靈惠妃,慶元戊午甌閩苦雨,禱之普應,歲為大稔金山之戰,神現旗幟,加助順,嘉熙間加靈惠助順嘉應英烈,皇朝海運多藉神力,至元十八年封護國明著天妃,大德三年加庇民,延佑元年加廣濟福惠明著天妃,廟額曰靈慈,至順三年僧德煥募眾重修,德煥號無文金山僧
  • 天妃是莆田林氏,30歲去世。
  • 延佑元年(1314)加廣濟福惠,廟曰靈慈,年份與《元史》記載不同。
  • 媽祖護佑元朝海運有功,至元十八年(1281)封「護國明著天妃」,大德三年(1299)加庇民,延佑元年(1314)加廣濟福惠成為「䕶國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廟曰靈慈,至順三年(1332)僧人德煥募眾重修。
  • 《元史》記載「䕶國庇民廣濟福恵明著天妃」是天曆二年(1329)封的。

程端學(1278-1334)《積齋集》卷四,收錄〈靈濟廟事蹟記
若海之有護國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神姓林氏,興化莆田都巡君之季女,生而神異,能力拯人患難,室居未三十而卒,宋元佑間邑人祠之。宣和五年,...錫廟額曰順濟。紹興二十六年,封靈惠夫人。三十年,...封靈惠昭應夫人。乾道三年,...封靈惠昭應崇福夫人。淳熙十一年,...獲封靈惠昭應崇福善利夫人。...紹熙三年,特封靈惠妃。慶元四年,...封靈惠助順妃。...嘉定元年...封靈惠助順顯術妃。嘉定十年,獲封靈惠助順顯術英烈妃。嘉熙三年...封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妃。寶祐二年...封助順嘉應英烈協正妃。三年,封靈惠助順嘉應慈濟妃。四年,封靈惠協正嘉應慈濟妃,是歲,又以浙江隄成築,封靈惠協正嘉應善慶妃。景定三年...封靈惠顯濟嘉應善慶妃,寳佑之封,神之父母女兄以及神佐,皆有錫。至元十八年,封䕶國明著天妃,大徳三年,以漕運效靈,封䕶國庇民明著天妃,延祐元年封䕶國庇民廣濟明著天妃,天厯二年...封廟靈慈...至順三年,余押運至萊州,洋風大作,禱之夜半見神像頓息,其隨感而應...皇慶元年,海運千户范忠暨漕户倪天澤等,復建後殿廊廡齋宿所造祭器。余既敘其事,乃作詩曰...
  • 除了列出歷年封號,還出現媽祖父親是興化莆田「都巡官」,媽祖是小女兒,未滿30去世的記載。
  • 紹熙三年,封靈惠妃,《咸淳臨安志》也是寫紹熈三年改封靈惠妃,但丁伯桂〈順濟聖妃廟記〉為庚戌(紹熙元年)。
  • 「靈惠助順顯術妃」、「靈惠助順顯術英烈妃」應是將「顯衛」誤記為「顯」。
  • 寳佑之封,神之父母女兄以及神佐,皆有錫。印證《仙溪志》記載寶佑元年(1253)聖父母受封。此處的神佐是誰? 有可能是朱默兄弟,但沒有證據。
  • 延祐元年封「䕶國庇民廣濟明著天妃」,《至順鎮江志》記載延祐元年封「䕶國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
  • 天曆二年(1329)封廟額靈慈,和《至順鎮江志》記載的延佑元年(1314)不同,但與《元史》同。
  • 程端學自述至順三年(1332)至萊州時,遇媽祖顯神蹟。
  • 皇慶元年(1312)重修後殿齋房。
  • 本篇最早可推到至順三年(1332)寫成。
  • 這是最早提及媽祖家世的文獻
《元史》卷二十,成宗三,
壬申,加解州鹽池神惠康王曰廣濟,資寶王曰永澤;泉州海神曰護國庇民明著天妃;浙西鹽官州海神曰靈感弘祐公

  • 元代的海神不只一位,媽祖是泉州海神,還有浙西鹽官州海神。

《元史》巻三十三,文宗二,
天厯二年...十月...己亥加封天妃為䕶國庇民廣濟福恵明著天妃,賜廟額曰靈慈,遣使致祭

  • 天曆二年(1329)10月7日加封為「䕶國庇民廣濟福恵明著天妃」,賜廟額曰「靈慈」。
  • 程端學〈靈濟廟事蹟記〉是記載天曆二年封「䕶國庇民廣濟明著天妃」。
  • 《至順鎮江志》記載延佑元年封「䕶國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
  • 《元史》的記錄應該可信度性比較高。

《元史》巻三十五,文宗五,
至順三年五月壬辰,「太常博士王瓚言,各處請加封神廟,濫及滛祠。按禮經,以勞定國, 以死勤事,能禦大災,能捍大患,則祀之。其非祀典之神,今後不許加封。制可

  • 至順三年 (1332),主管禮儀的太常博士王瓚提出,各地提出加封神廟的要求太浮濫,主張應按照禮記的方法,非列為祀典之神不許加封。

《元史》巻四十三,順帝六,
十四年...冬十月...甲辰詔加號海神為輔國䕶聖庇民廣濟福恵明著天妃

  • 順帝至正十四年(1354)十月甲辰日(10月16日)封「輔國䕶聖庇民廣濟福恵明著天妃」。

《元史》卷七十六,名山大川忠臣義士之祠 記載,
凡名山大川、忠臣義士在祀典者,所在有司主之。惟南海女神靈惠夫人,至元中以護海運有奇應,加封天妃神號,積至十字,廟曰靈慈。直沽、平江、周涇、泉、福、興化等處,皆有廟。皇慶以來,歲遣使齎香遍祭,金幡一合,銀一鋌,付平江官漕司及本府官,用柔毛酒醴,便服行事。祝文云:維年月日,皇帝特遣某官等,致祭于護國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
  • 元代的媽祖還沒有明確和觀世音菩薩連結的記載,有可能是元仁宗皇慶(1312)之後,每年遣使致祭媽祖的祭文中有提到「南海女神」的名稱,於是後世逐漸把祂和南海觀世音直接聯想在一起。
元順帝至正十三年(1353 年),劉基寫了《台州路重建天妃廟碑
太極散為萬彙,惟天為最大,故其神謂之帝;地次於天,其祇,后也。其次最大者,莫如海,而水又為陰類,故海之神降于后,曰妃,而加之以天,尊之也。天妃之名,古不見經傳。國家建都於燕,始轉粟江南,過黑水,越東萊之罘成山,秦始皇帝之所射魚妖蜃之市,悉帖妥如平地,皆歸功天妃,故薄海州郡,莫不有天妃廟,歲遣使致祭,祀禮極虔。

雖然劉基想介紹媽祖身世,但也只能寫下「天妃之名,古不見經傳」,可見在此之前媽祖的身世還是未被完整記載。

元朝1368年滅亡時距離媽祖成道(987)已381年,隨著時間演進,越後朝代的文獻似乎誤記的機會越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