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9

2020大甲媽祖遶境後還能再次巧遇大甲媽祖的秋天

今日帶著阿母跟著社區志工去大甲的社區參訪,在下午時分大家閒閒沒地方去的時候,就想到不如去鎮瀾宮拜拜吧,一到廟門口就見到這樣的陣仗,神轎又被請出來了,彷彿又要出門了,這是怎麼回事?

金精將軍水精將軍


問了一下工作人員,原來是分靈出去某宮廟的媽祖要來回娘家了,所以大甲媽祖準備要去迎接,就在拜拜完打算離去找美食的時候,聽到廣播說「等一下要倰轎腳的人請到大馬路去等~」

原來,現在也可以倰轎腳喔?!這真是個可遇不可求的好機會,阿母膝蓋不好,沒辦法走遠路也沒辦法蹲下,不可能跟我去遶境,也沒體驗過倰轎腳,這次神轎主動出擊,這樣的機會怎能錯過!!

於是,我們就出現在排隊的人群中,一度阿母還以膝蓋沒法跪下為理由準備落跑,我跟她說膝蓋彎不下去那就趴著也行,硬是把她留著。開玩笑,放棄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再遇到要等何時啊,你又不是住在廟旁邊...就這樣阿母體驗了百聞不如一見的倰轎腳,大家第一次的反應都一樣,等鑾轎走後被人叫起來時阿母才發覺 蛤~轎子已經過了喔?! 怎麼沒感覺? (啊~你是要被轎子壓嗎?)

也許這是廟旁住戶的日常,但對我們而言這體驗很興奮,也很感恩,感謝媽祖對阿母的照顧~~

<小知識時間>

順便說一下關於分靈的事好了,我沒超能力也看不到無形的事情,我只能根據找到的資料中挑出我認為最合理的解釋:在我們傳統民俗信仰中「分靈」並不是「分身」而是另一個靈體。每間廟就像學校一樣,會聚集著相同特質的靈共同修行,有些是主神的兵將有些也許是師徒關係,就像師傅帶著徒弟一樣,當這間廟香火興盛了,信徒想要再新塑一尊神尊祭拜或協助辦事(大媽、二媽、三媽)或是分香火去另一個地方供奉時,就會派已經出師的靈或經過神明認可的靈過去擔任,因此,有了祖廟與分靈廟之間的關係,也才有後續進香刈火活動的緣由。

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大家都是媽祖廟,但是每間的媽祖個性卻都不一樣,所以雖然天下媽祖都源自於湄洲,但可能並不是每一尊都是最早的那位林默(暱稱「默娘」)。拿土地公為例子或許大家更能理解,到處都有土地公但您不會認為各處的土地公都是同一位吧? 但是佛教中的佛、菩薩等修為更高級的靈,或許就會有能力真的分出千百萬個分身來渡化眾生。

  • 湄洲祖廟的開基二媽本尊現存於鹿港天后宮(舊祖宮),據說是祖廟當初最原始的六尊中唯一倖存的最早媽祖,是由施琅請來台灣。本來也會請回湄洲交流,但清末時期有次差點被湄洲祖廟以古文物為由扣留後就再仿刻一尊進香媽進行進香任務,本尊再也不隨便出門了,只有除夕晚間十一時十五分開始至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的這段期間才從神房請出視事,並於「媽祖生」過後恭請回神龕。
  • 麥寮拱範宮的開山媽祖,據傳是湄洲祖廟的正六媽本尊。
  • 新竹長和宮的開基媽祖,據傳是湄洲祖廟的正三媽本尊,為軟身神像,傳說神像上的頭髮是媽祖所遺留三束真髮之一。
  • 大甲鎮瀾宮(乾隆35年,1770年),目前在可查到最早文獻1932年大甲公學校編印的《鄉土概觀》中提到大甲媽是北港分香而來,但民國63年鎮瀾宮提出香火源自於湄洲天后宮的說法,因此日後才會因北港朝天宮說大甲媽祖是回娘家而鬧翻,改至新港奉天宮進香甚至乾脆再從湄洲祖廟迎回湄洲媽參與進香。一說當初鎮瀾宮之所以會選北港朝天宮進香是因為朝天宮設有父母殿且北港有牛墟市集活動,故當時的爐主(進香活動的金主)以拜祖進香之名取代因日治時期禁止和大陸往來無法回湄洲進香的活動順便進行商業活動。
  • 白沙屯媽祖應是源自於大陸的軟身媽祖,來源已不可考,但與北港朝天宮、鹿港天后宮開基媽祖同為軟身媽祖且雕塑風格類似,可能同為康熙時期作品。因早期白沙屯地區先民較貧窮無力負擔渡海進香費用,故選擇長途跋涉至設有父母殿的朝天宮進香送媽祖回娘家,應該也是開創台灣地區朝非分靈祖廟進香乞火的先例,其他廟宇在日治時期也逐進轉向朝天宮進香替代回祖廟。
  • 笨港天妃廟=天后宮,天后宮的媽祖就是湄洲天后宮朝天閣的分靈,建立於康熙年間,是台南-彰化間最早建立的媽祖廟。因天妃、天后宮通常為官方稱呼,後為避免混淆,嘉慶17年改名朝天宮,「朝天」就是指祖廟「朝天閣」之意。奉天宮於嘉慶23年建於新南港街,長久以來新港奉天宮和北港朝天宮兩方各自宣稱是繼承笨港天后宮香火的正統,因而演變出奉天宮以篡改「水仙宮碑記」,偽撰「景端碑」,提出笨港天后宮被洪水沖毀,先建新港奉天宮,後建北港朝天宮,原天后宮媽祖被安置在奉天宮的說法,並提供給李獻璋撰寫〈笨港聚落的成立及其媽祖祠祀的發展與信仰實態〉發表,導致信徒產生混淆的現象。
笨港據傳是顏思齊、鄭芝龍入台開墾的首站,就是現今北港溪北岸的北港鎮與南岸的新港鄉南港村一帶,乾隆時期因笨港街太大故分為笨港北街與笨港南街,是當時嘉南平原最繁華的街市(還有港口),笨港南街後因漳泉械鬥、盜匪破壞及因颱風笨港溪(現今北港溪)一再氾濫改道及南岸河道淺船舶不敢停靠等因素而商業萎縮沒落改稱舊南港(現今水仙宮一帶),居民逐漸移居附近建立新南港街,簡稱新港。且因笨港南街沒落式微,笨港北街逐漸取代了笨港的稱呼,光緒時期改稱北港街,簡稱北港。 
  • 彰化南瑤宮香火相傳源自於笨港天后宮,也是全台最早開啟徒步謁祖進香活動的始祖(1814年,古時候沒有車坐),每4年1次往笨港天后宮進香,沿途也經常有信徒成群搶香擔(好熟悉的場景喔),可惜後來70年代改為乘車進香,103年才又恢復徒步進香
  • 朴子配天宮香火也是源自湄洲天后宮,建廟時將千年樸樹基部雕刻成鎮殿神像,形成全台唯一「請不動的媽祖」、「不動天后」。朴子古名「樸仔腳」就是源自於此,是因一座廟而形成的一個聚落。配天宮內還收藏一對早期樸仔腳先人前往湄洲祖廟晉香時所獲贈的清朝康熙皇帝參拜媽祖啟問國事的御用金笅,這段過程也很神奇。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理解及找到的資料,是不是真的,我無法驗證,當我是在說故事就好。

每間廟都以自己香火是源自湄洲天后宮自豪,每間大廟為了鞏固自己的信眾與地位都說自己是正統,但來台的先民們來自於湄洲的比例少之又少,大部分反而是泉州與漳州,先民離鄉背井來台的原因大都是在原鄉生活困苦所以才冒險渡海來墾荒的,那麼多的湄洲香火又是誰「順路」帶過來的呢? 事實上,並不是每間媽祖廟的香火源頭都是來自湄洲,媽祖分靈的地點與先民的原鄉地有很大關係,除了湄洲媽以外還有汀洲媽、銀同媽、興化媽、溫陵媽、烏石媽。

湄洲祖廟早被毀於文革,媽祖信仰雖發源於湄洲,但台灣才是現今媽祖信仰的中心,不論是香火、文物、祭儀,台灣都已超逾湄洲祖廟,除了飲水思源外至湄洲迎回媽祖或是進香,顯然是一個不符邏輯的行為。其實媽祖廟的香火源自於何方並不重要,媽祖的源頭也只有一個,祖廟已在文革時期全毀,重要的是你相信媽祖嗎?相信的話,天下媽祖本一家,無論是哪間廟,媽祖對世人的慈愛都是無差別的。爭高下爭輩分的永遠只是凡人的私心在作祟。

附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