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媽祖封號達於顛峰的時期,也台灣媽祖信仰的關鍵時期,雖然是距今最近的朝代,但也是傳說紊亂的年代,從清朝開始媽祖信仰就變成在位者攏絡台灣民心的工具,直到今日。 網路上流傳或是各廟寫的天后封號的時間,還有「天上聖母」的由來,都明顯與史實不符。 清朝初期,為斷絕中國大陸沿海居民對在台灣的鄭成功明鄭王朝的接應,因此頒布「遷界令」也就是實施海禁。 該命令要求山東至廣東沿海居民遷入內地,並以修築工事、派駐兵員等手段監督。這20餘年期間沿海眾多天妃廟被荒廢,媽祖信仰陷入低潮。湄洲祖廟本應也在撤除的範圍內,但因鄭成功在福建沿海島嶼都有佈署軍隊,所以未受到遷界令的影響,但沿海商路遭阻斷,絕對會打擊到媽祖信仰的發展。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 卷八十四 康熙十九封 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 天妃,遣官詣福建莆田縣致祭,祭文由翰林院撰 康熙19年(1680),萬正色率水師在金門打敗鄭經的水師,因此上疏請求敕封媽祖。 康熙這次直接恢復媽祖在明朝時的封號 ,並非如元、明先革除媽祖前朝封號再給新封號,反而第一次敕封就給了前朝最高的封號,目的就是要拉攏人心。萬正色奪回沿海島嶼後,福建總督姚啟聖與福建水師提督施琅也陸續擴建湄洲祖廟,讓媽祖信仰又重新發展。 清朝國家級祭祀最高等級是孔子、關公,第二級是山川岳瀆之神享春秋二祭,第三級是河神 康熙22年(1683),汪楫、林麟焻出使琉球,歸來後上疏請求春秋二祭,但被禮部以與天妃相同祭祀等級的黃河神並沒有春秋二祭之例,因此否決海神天妃春秋祭祀的請求。可見清初時期對於媽祖並不太重視。 康熙23年(1684),施琅平定台灣,上奏請封媽祖為天后,學者徐曉望指出清朝官方史料並未有獲准的紀錄,康熙是批示退還禮部另議,包含康熙本人這時期所留的資料都是稱呼媽祖為「天妃」,但康熙中業時期民間已有朝廷賜封天后的傳說,甚至影響到福建地方官員及地方志書,直到雍正3年的朱批才使天后的稱呼合法化。 《康熙起居注》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八月二十二日乙卯早,福建水師提督施琅請封天妃之神,禮部議不准行,但令致祭。上曰:「此神顯有默佑之處,著遣官致祭, 此本著還該部另議 。」 可知施琅確實有上奏要求請封媽祖,但康熙只准遣官致祭,在《大清會典》中也找不到康熙期間有敕封天后的紀錄。但這件事卻在官員、民間誤傳並相互引用。 康熙23年(1684),施琅平定台灣後先將寧靖王府改為天妃宮(現今台南大天后...
【前言】 這篇本來是要寫給要參加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的新手入門攻略,在行前準備東西時當作注意事項參考用的,因為在寫這篇文章時網路上有關白沙屯媽祖進香的心得分享和大甲媽祖進香遶境的經驗分享的文章相比實在少很多,寫到後來想一想,其實裝備或是該注意的事項也都差不多,就一起和大家分享吧,這篇文章也會隨時更新內容,不論如何,重點還是要量力而為啦,重量能少就少,不然走到最後多一根稻草都會嫌重...簡單地說,進香遶境時不論是心理還是物質,會讓你煩心或是擔心牽掛的東西,越少越好,也就是罣礙越少越好。煩惱的東西少,帶的東西自然就會少,就越有機會欣賞沿路的風情。不然整路會變成修行練體力喔~ 與宗教有關的事物及注意事項,就不在這篇的介紹內 了,因為這一切都和「心」有關,和體力及能力無關,這是您和媽祖之間的事,我插不上手。有些習俗規矩只是管理的手段,入境隨俗不要造成別人的困擾就好。我只能用我的經驗幫你更順利完成這段旅程,省去一些不必要的折騰而已。 網路上有很多參考的資料,每個人狀況、需求都不一樣,請衡量自身的狀況斟酌是否要準備,我每年準備的裝備都大同小異,差別只差在因應當時的氣候,有所增減,少數是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把舊裝備升級,可以再看看每年寫的出發前準備事項,裡面也有當時行程、路線的安排規劃。您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調整,但重點還是量力而為,重量能少就少。出發前一定要把體力訓練好,超商能買到的東西就千萬不要多帶。其他的食衣住行育樂問題就參考我每年的記錄吧。再提醒一次, 東西只帶確實會用到的就好 ,別妄想要全部都帶 ,多帶的只是變成訓練體能而已 ~若無法取捨,最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沒有它,會影響健康或往後的行程嗎?」 大甲媽祖、白沙屯媽祖的進香方式差異很大,請不要看錯 【大甲媽祖】 若是準備參加大甲媽祖進香的朋友,進香日期會在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公布,不必事先報名,行程路線的規劃很重要,由於我的目標只是很單純大甲<->新港,沒有特殊目的。並沒有要到每一間宮廟報到蓋章,也沒有請進香旗,所以我們通常不會去逛小巷子,都是以大路為主,不見得會是進香遶境路線,所以要每間廟都要走到蓋章的人可能要注意一下時程和路線的規劃,以免被我誤導而漏掉。這類的朋友更需要體力和休息,請慎重規劃行程,除非您是超人或有交通工具,請盡量比鑾...